腫瘤病人切除后輔助化療可以有效殺滅進入全身循環(huán)的癌細胞,減少日后腫瘤復發(fā)的危險,給病人長期存活帶來益處。但是幾乎所有的化療藥物對正常組織和細胞都有不同程度的殺傷作用。因此,癌癥病人接受化療后的毒副作用較多,其中胃腸道反應最為常見,如惡心、嘔吐、厭食等。骨髓抑制是化療時經常出現的副作用。表現為白細胞計數下降(在12-15天降至最低),引起各種繼發(fā)性感染;其次是血小板減少,引起出血。
脫發(fā)也是化療中常見的毒副作用。雖停用化療藥物后大多可自行恢復。但這也是引起病人對化療猶豫不決,情緒低落的原因之一。另外,有些化療藥物可引起肝功能損害或引發(fā)黃疸、心功能損害,有些化療藥物還可以引起呼吸系統(tǒng)、泌尿系統(tǒng)、神經系統(tǒng)反應以及生殖功能等毒副作用。
針對化療引起的全身功能紊亂,免疫功能低下等毒副作用,中醫(yī)中藥是最好的治療方法。通過辨證施治,運用中草藥來防治化療的毒副作用。臨床實踐也證實,中醫(yī)中藥在調整全身功能紊亂、增強肌體免疫力方面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無論是在手術后的體力恢復,還是在化療時升高血細胞、血小板,改善臨床癥狀,防止化學藥品的毒性作用方面,都有著良好的效果。
一般地說,癌癥病人在化療時,可以采用中醫(yī)中藥,以避免或減輕化療的毒副作用。如果出現體弱無力、食欲下降,可以用黨參、黃芪、白術、茯苓、淮山藥等中藥來健脾益氣。如果出現白細胞下降、血小板減少,可以用生熟地、當歸、白芍、女貞子、補骨脂等補血的中藥。如果出現惡心、嘔吐、噯氣、反酸時,可以加入柴胡、枳殼、旋覆花等中藥來舒肝和胃降逆。
如果出現腰酸背痛、身軟無力等癥狀時,可加入枸杞、山萸肉、補骨脂等中藥補益肝腎等。另外,為防止腫瘤死灰復燃,結束化療后,可在常用中藥方中適當加入幾味具有抑制腫瘤的中藥,以進一步清除殘余癌細胞,防止癌細胞的轉移和復發(fā)。
當然,中醫(yī)中藥在抑制腫瘤、殺滅癌細胞方面也有一定的優(yōu)勢。以毒攻毒、軟堅散結類中藥就有抑制腫瘤,殺滅癌細胞的作用。例如,砒霜治愈白血病已被國際社會所公認。山慈姑、腫節(jié)風、蜈蚣、天龍、半支蓮、白花蛇舌草等中藥也有抑制腫瘤、殺滅癌細胞的作用。只是因為這些中藥未被化學提純,有效成分相對較少,臨床療效不如化學藥物那樣明顯、迅速而已。實驗研究表明,有些中藥不僅具有抑制腫瘤的作用,而且兼有扶正培本,增強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如黃芪、白花蛇舌草等。
可見,在利用化學藥物對癌細胞強有力的殺傷作用的同時,用中醫(yī)中藥減少因化療引起的毒副作用,改善臨床癥狀,可以大大提高病人的生存質量,幫助癌癥病人順利渡過 “化療關”。但是,必須注意的是,中醫(yī)中藥防治化療毒副作用效果的好壞關鍵在于辨證施治。
中醫(yī)并無惡性腫瘤病名,其臨床辨治散見于“積聚”、“噎膈”、“鼓脹”、“脅痛”、“虛勞”等病中。由于該病的致病性與難治性,加之機體正氣日衰、臟腑虛損的病理特點,難以承受手術與化療等治療方法,故惡性腫瘤是危害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
因此,堅持以《內經》“治病求本”的理論原則為指導,對惡性腫瘤化療后的毒副作用運用中醫(yī)中藥進行調治,不僅可以補虛扶正,達到治療腫瘤的目的,而且有利于腫瘤術后的康復,減輕化療所造成的損傷,并減少復發(fā),延長壽命。
1、辨識病機,以虛為本
一般認為,惡性腫瘤的病機是以虛為本,而以氣滯、血瘀、痰凝、毒聚為標。由于整體正氣已虛,虛邪賊風乘虛而入,各種致病因素作用于機體,加之誘發(fā)因素,引起氣機逆亂,經脈運行失常,血流瘀滯,于是逆亂之氣、離經之血、滲出之液、外來之邪膠結蘊裹,固著不移,逐漸增大而成腫瘤。 共2頁 [1] [2]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