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癌若能及早發(fā)現(xiàn),接受切除術,治愈的幾率非常大,更不會影響到生命。如果患病后 對其漠視或者是治療不及時的話,那么就會發(fā)生轉移,后果則是不堪設想。宮頸癌好發(fā)于子宮頸外口兩種上皮交接處,后唇較多,頸管次之,前唇又次之。宮頸癌轉移后的癥狀:
1、下消化道癥狀晚期宮頸癌壓迫或侵犯直腸,引起大便困難、梗阻、便血,乃至陰道直腸瘺。
2、全身癥狀晚期病人因癌瘤組織的代謝、壞死組織的吸收或合并感染可引起發(fā)熱;由于出血、消耗而出現(xiàn)貧血、消瘦甚至惡病質(zhì)。
3、泌尿道癥狀晚期宮頸癌壓迫或侵犯膀胱,出現(xiàn)尿頻、尿血、尿道炎的癥狀;壓迫輸尿管可引起腎盂積水,如為雙側,尚可出現(xiàn)尿毒癥。
宮頸癌疼痛癌瘤向宮旁組織延伸,侵犯骨盆壁,壓迫周圍神經(jīng),臨床表現(xiàn)為坐骨神經(jīng)痛或一側骶、髂 部的持續(xù)性疼痛。腫瘤壓迫或侵蝕輸尿管,引起管道狹窄、阻塞而造成腎盂積水,表現(xiàn)為一側腰痛,甚至劇痛,進一步可發(fā)展為腎功能衰竭、尿毒癥。若淋巴系統(tǒng)受侵則導致淋巴管阻塞、回流受阻而出現(xiàn)下肢浮腫和疼痛等癥狀。
對宮頸癌來說最危險的是懷孕,因為宮頸癌早期不會影響懷孕,如果在懷孕之前沒有檢查出來媽媽已經(jīng)有宮頸癌,那么隨著懷孕,子宮大量充血,媽媽輸送來的營養(yǎng)不僅養(yǎng)了寶寶,同時會使癌變部位以極其迅速的速度增長。
直接蔓延是宮頸癌轉移最常見的癌細胞播散方式。癌瘤自宮頸向下浸潤,穹窿最容易受累。由于前穹窿淺,所以侵犯陰道前壁早于陰道后壁。一旦穹窿受累癌瘤就可以迅速向陰道播散,有時呈間隔或跳躍式播散。向上蔓延可侵犯宮體,此種情況出現(xiàn)較晚。
由于宮旁組織較疏松,淋巴管豐富,很易受累。癌瘤由宮頸兩側沿宮旁組織和主韌帶蔓延,向后沿宮頸骶韌帶蔓延,以片狀、條索樣、結節(jié)或團狀形成轉移灶。往往與淋巴結轉移同時出現(xiàn)。宮頸癌轉移向前侵犯膀胱,向后侵犯直腸。
臨床上腫瘤浸潤常與炎癥同時存在,需全身抗炎處理后方可鑒別,因此盆腔檢查時,組織增厚不一定是癌浸潤,只有當宮旁組織硬、形成結節(jié)、團塊、彈性消失或粗條索樣時,方可診為是癌浸潤。
其次,淋巴結轉移是宮頸癌轉移的主要途徑。癌瘤沿宮頸旁組織中的小淋巴管轉移到閉孔區(qū)經(jīng)髂內(nèi)、髂外血管區(qū)淋巴結再轉移到髂總淋巴結。癌瘤亦可從盆腔淋巴到達腹主動脈周圍淋巴結甚至上行達鎖骨上淋巴結或逆行轉移至腹股溝區(qū)淋巴結,此種情況多見于晚期病例。
癌瘤可沿宮頸骶韌帶內(nèi)的淋巴管轉移至骶前淋巴結。當癌瘤浸潤到陰道下1/3或外陰時,沿淋巴向轉移到腹股溝淋巴結。
淋巴結轉移的發(fā)生率與臨床分期的情況成比例增加,即隨著臨床期別的增高而上升。但在臨床上發(fā)現(xiàn)有的早期病例就出現(xiàn)淋巴結轉移,也有部分晚期病例并無淋巴結轉移的情況,可能與自身的淋巴免疫功能有關。
最后是比較少見的血行播散。一旦血行播散就形成遠處轉移灶,常見的轉移部位是肺臟、肝臟、骨骼和腦,此種情況多見于小細胞型鱗癌,晚期宮頸癌病例可見。
宮頸癌常見的轉移部位有:
宮頸癌可直接蔓延于鄰近的組織和器官,向下可至陰道穹窿及陰道壁,向上可侵犯子宮體,向兩側可侵犯盆腔組織,向前可侵犯膀胱,向后可侵犯直腸。宮頸癌也可通過淋巴管轉移至宮頸旁、骼內(nèi)、骼外、腹股溝淋巴結,晚期甚至可轉移到鎖骨上及全身其它淋巴結。
所以,宮頸癌是一種全身性的疾病,對其進行治療必須要兼顧整體和局部。中醫(yī)抑扶平衡療法治療即扶助正氣,抑制腫瘤,平衡陰陽,對患者進行治療,一方面從整體上提升正氣,提高患者自身的抗癌能力,另一方面祛邪抑瘤,以控制局部癥狀,抑制腫瘤生長,最后恢復患者機體陰陽平衡,患者可恢復較好的生活狀態(tài),生存期延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