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宮殿內(nèi)部有柔軟的內(nèi)壁,宮殿的上面連接著左右兩根輸卵管,輸卵管的盡頭是一對卵巢。卵巢是制造卵細胞的地方,卵細胞產(chǎn)生后,到達輸卵管,如果正好遇到精子,上面我們提到的受精卵就可能出現(xiàn)了。這個只有針尖大小的細胞,帶著父母雙方的遺傳信息,一邊開始分裂,一邊開始向子宮移動。受精卵靠輸卵管的收縮向前移動,輸卵管內(nèi)壁有許多纖毛,不斷推動管內(nèi)的液體,對輸送受精卵也起輔助作用。一般經(jīng)過9天,剛剛形成的胚胎鉆進子宮內(nèi)膜,開始在子宮內(nèi)安營扎寨,接受母體滋養(yǎng),發(fā)育長大。
"老師!"佳成舉手問老師。"我以前聽一個大人說:'胎兒一開始是一只蝌蚪,然后長成一條魚,再變成蜥蜴、兔子、猴子,最后變成人。對么?'"佳成說的時候,教室里笑聲不斷。不過,他不在乎,這個問題他老早就想問了,只是沒機會。
老師笑著回答:"你說得對,也不對。""為什么?"佳成好奇地問。"你不要急,我先得肯定你的知識面比較廣,而且愛思考,敢提問。大家要向他學習!"、"說你對,是因為,胎兒確實有一個不斷發(fā)育的過程,與生物界的進化似乎有一定的關(guān)系;說你不對,是因為這個過程只能大致比喻,不能直接說從什么動物到什么動物。"
曉蘭忽然想到她姑姑常說,"自己的孩子智力不好,就是因為懷孕的時候吃了幾次感冒藥。"于是,她舉手問道:"那么,如果母親吃感冒藥的話,會不會影響胎兒以后的智力呢?"
"嗬!這是個具有挑戰(zhàn)力的問題,要去問一問醫(yī)生才知道。你們可以自己查一查資料或者問一問母親。"
胎兒在開始的時候確實像一個蝌蚪,頭很大,身子很小,頭部首先發(fā)育,手腳也開始生長,小小的心臟也開始跳動。這個小生命大約2.5厘米大小,可以放進一只小乒乓球里。不過,它的生命是是很旺盛的,長得很快,2個月的時間就會初具人的形狀。
這天佳成在家看新聞,新聞里說市區(qū)某大醫(yī)院培育的試管嬰兒順利降生了。佳成不明白了,胎兒不是在母親的子宮里生活嗎,怎么會在試管里呢?難道孩子也可以像蔬菜水果那樣在實驗室里用試管培育出來嗎?
其實"試管嬰兒"并不是真正在試管里長大的嬰兒,而是從卵巢內(nèi)取出幾個卵子,在實驗室里讓它們與男方的精子結(jié)合,形成胚胎,然后轉(zhuǎn)移胚胎到子宮內(nèi),使之在媽媽的子宮內(nèi)著床,妊娠。正常的受孕需要精子和卵子在輸卵管相遇,二者結(jié)合,形成受精卵,然后受精卵再回到子宮腔,繼續(xù)妊娠。所以"試管嬰兒"可以簡單地理解成由于實驗室的試管代替了輸卵管的功能而稱為"試管嬰兒"。這種體外受精技術(shù)(IVF)俗稱"試管嬰兒"(test-tube baby),目前是世界上最廣為采用的生殖輔助技術(shù)。
"試管嬰兒"住在試管中的時間并不長,卵子取出后,與精子在試管內(nèi)共同孵育,每個卵子約需10萬條精子。受精后,受精卵分裂形成早早期胚胎,即2~8個分裂球時即可進行胚胎移植(ET),此時約在采卵后48小時。在此后的生長過程中"試管嬰兒"還是生活在媽媽的子宮中。1978年7月25日世界第一例試管嬰兒Louis Brown在英國誕生。我國在這方面的工作相對起步較晚,1985年我國臺灣省出生第1例試管嬰兒,1986年香港也出生1例。大陸首例試管嬰兒于1988年3月10日誕生,目前已經(jīng)十多歲了,他和普通的孩子一樣聰明、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