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說上海人的平均壽命長,這種說法究竟是不是真的?
你聽到的信息沒有錯,據(jù)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上海人的平均壽命已超過83歲,都快追上了長壽大國的日本,可這樣的大城市是怎么做到的?
長壽并不是說說而已,要付出實際行動:
吃早餐的人多:對于早中晚三餐,早在我國居民膳食指南中便提到,一日三餐要分配好,養(yǎng)成良好的進餐習慣才是健康的準則。尤其是早餐,要以營養(yǎng)均衡為主,只要能占到全天總熱量的30%左右即可。
那么,在這方面上海人還是做得很好的,首先在就餐率上比較高,要比不吃早餐的人,更能保證身體健康。從國內(nèi)對三大城市北上廣進行的早餐調(diào)查,上海人吃早餐的比例可以占到70%~90%。
而且,在上海街頭,供人們選擇的早餐門店眾多,多家連鎖的早餐店,可增加大家吃早餐的欲望。
早餐相對健康:在吃早餐的基礎(chǔ)上,大家還需要記住一個必要條件,那就是要吃得健康。拿南北方的早餐習慣來說,北方人吃的都是油條豆?jié){、肉包子、燒餅,熱量極高。
南方的早餐有胡辣湯、米線、酸辣粉、早茶、咸粥等等,這些多不及上海人民吃的早餐,多是以牛奶和全谷物為主,有時候還會喝養(yǎng)生的湯品,口感清淡。
早餐有蔬菜:雖然上海人早上喜歡喝各種湯品,包括典型的滋補湯,如添加枸杞、山藥、黃芪等美食,與此同時,還有些許的蔬菜,比如綠葉菜、玉米、冬瓜等等。
這些是很多人在早餐都不會吃的食物,相比于其他兩餐,早餐適量攝入反而是給全天的營養(yǎng)增分。蔬菜具有較高的膳食纖維,可達到潤腸通便的目的,對于早上容易便秘的人,是再好不過的美食了;
玉米屬于粗糧,尤其是胚芽部位富含維生素E、不飽和脂肪酸,對于人們來說是抗氧化、抗衰老、保護心血管健康的必要美食。
有健康吃早餐的概念:據(jù)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上海人在選擇早餐的時候,會在以低熱量、衛(wèi)生、少油、少鹽、少糖為準則,把這些做到了,對機體所有的組織器官都有利。
由此說明,有很多大家需要學習的習慣,并非靠的都是遺傳。在長壽組成的部分中,七分靠遺傳三分靠后天決定,飲食可占6成,還有醫(yī)療條件、生活環(huán)境,共同努力才能有好結(ji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