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發(fā)癥治療
胰腺癌的并發(fā)癥以疼痛和黃疸為多見,晚期患者還常伴發(fā)腹水。臨床上在治療胰腺癌時(shí),對上述并發(fā)癥大多在治療主癥時(shí)已經(jīng)予以兼顧,但如果并發(fā)癥較為明顯時(shí),可以做另外的相應(yīng)處理。
1。疼痛
、袤杆指啵后杆帧⑸、七葉一枝花、紅花、莪術(shù)、冰片。諸藥制成布質(zhì)橡皮膏,外貼于疼痛部位。
方中蟾酥、生川烏、七葉一枝花清熱解毒、軟堅(jiān)消腫止痛,配紅花、莪術(shù)活血化瘀,并以冰片香竄為引,使藥物滲透到病變部位的血管,改善腫瘤組織的微循環(huán),溶解和破壞腫瘤組織周圍和瘤內(nèi)的纖維蛋自凝聚,緩解腫瘤組織對神經(jīng)的刺激及壓迫,使疼痛緩解。
②徐長卿:用徐長卿每次3~9g,煎湯代茶飲目艮,亦可用100%徐長卿注射液2~4ml肌肉注射。
、坩槾讨雇矗后w針取三陰交SP6、太沖LR3、公孫SP4(均雙側(cè))。常規(guī)消毒后,快速進(jìn)針,得氣后留針10分鐘。耳針取交感、神門、三焦、脾(均可雙側(cè))。中刺激,每日一次。
2。黃疸
①虎茵金曲湯:虎杖30g,茵陳30g,金錢草30g,神曲15g,大棗30g,山楂15g,水煎200ml,加白糖適量,每日分2次服。
本方虎杖、茵陳、金錢草清熱利濕祛黃;神曲、山楂消導(dǎo)利膽;大棗健脾扶正。
、诨钛ńj(luò)湯:丹參、茵陳各30g,桃仁、紅花各10g,郁金12g,穿山甲10g,虎杖15g,皂刺10g。厭油膩者加山楂,黃疸甚者加木賊、夏枯草,皮膚瘙癢加白蒺藜、秦艽。水煎服,每日1劑。
本方茵陳、虎杖、郁金清熱利膽退黃,丹參、桃仁、紅花活血化瘀,穿山甲、皂角刺通絡(luò),全方功能清熱利濕,化瘀通絡(luò),既能消除黃疸,又可止痛消癥。
3。腹水。
蓮苓葶藶湯:半枝蓮、半邊蓮各30g,茯苓、豬苓各15g,葶藶子10g,商陸6g,大棗30g,玄參15g,水煎服,每日1劑。
本方半邊蓮、半枝蓮清熱解毒利濕,茯苓、豬苓淡滲利水,葶藶子泄肺利水,商陸破積消水,大棗健脾扶正,玄參益腎補(bǔ)陰,意在補(bǔ)虛防偏。
2.中國彝醫(yī)治療
1)方藥:補(bǔ)史倮(烏梢蛇)1條。
主證:本方為彝族民間單方,專治胰腺癌性疼痛,癥見腹中央包塊,消瘦,面色萎黃無澤,目光無神,身浮腫而皮膚干燥者有效。
用法:將烏梢蛇去掉頭、尾、腸后,先將蛇膽取出吞服,再將蛇肉(包括皮和臟器)煮熟,頓服。
2)方藥:我業(yè)補(bǔ)(鐵錢蕨全草)干品10g或鮮品30g,補(bǔ)拿巴(金錢草全草)干品15g,牛古澤你(常青藤全草)干品30g。
主證:本方為彝族民間驗(yàn)方,專治胰腺癌痛,可通利氣血。對不明原因的左下肋痛,癥見有包塊,人消瘦,面黃而無血色,目無神,全身浮泡而干燥者有效。亦可治療腎臟腫瘤。
注:信息來源方藥請不要擅自使用,需咨詢主治醫(yī)生! 共2頁 上一頁 [1] [2] |